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赵文军)10月26日,全国人民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报告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要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全面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实施,2015年全面修订,并于2018年和2021年两次修订。今年,该法再次修订,以“小切口”完善婴幼儿液态食品、液态奶配方奶粉大宗运输管理。报道称,今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执法工作进行的第四次执法检查。此次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深入食品经营企业、第三方网络食品交易平台和场所认真检查,随机抽查经营者,全面系统了解执法情况。同时,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突出检查重点,现场检查更加注重学校、网络餐饮等集中供餐单位食品相关制度落实情况以及其他新格式。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法修订实施以来,国务院和各部门、各地落实法律规定,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五年来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从检查情况看,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了惊人成效,为改善我国安全形势、增强人民食品安全信心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用“最严标准”守护食品安全底线,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报告透露,国家卫健委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建议》等多项规定,建立了多部门、多领域合作的标准审查机制。共发行 1,693 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涵盖340多个日常消费食品类别,涉及各类食品安全指标2.3万项,为实施全链条保障维护、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整合企业核心责任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报告指出,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309.8万户,食品安全主任115万人,食品安全干事949万人。 “日控、周检、月发”已成为防控经营风险的常态化措施。孩子们的“盘中”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报报道指出,SC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全国93.1%的中小学成立了校园伙食管理家长委员会,确保家长参与基本物品管理。全国每月有超过16万名责任检查人员进驻学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畅通师生食品安全问题举报渠道,建立问题处理机制。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入103亿元用于中小学校食堂改造,“互联网+明厨明灶”覆盖率提升至98.5%。针对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报告从形成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合力、加大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力度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能力建设,协调推进学校及周边地区食品安全工作,加强网络食品等新食品业态监管,健全进口食品相关法律体系,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尽快启动食品安全法全面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