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后赔付转向全流程风险管理,中国平安正在
发布时间:2025-10-30 10:01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27日,由财经传媒、平安主办的“平安大讲堂·‘防赔’保险新范式”活动在深圳举行。本次活动聚焦保险行业从事后赔付到全程风险管理的转型,邀请专家解读行业趋势,通过平安两大主力产品的实际案例,回应当前保险行业同质化、缺乏优秀经验的产品痛点。保险3.0时代,“风险共治”正在解决行业痛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徐贤指出,我国保险业从一开始就已系统发展。980年代,经历了多个阶段:保险1.0的ERA“为业主保护财产”;保险2.0时代逐渐演变为财富管理工具;进入保险3.0时代,保险更加注重保障、普惠、科技驱动、服务制胜。保险不仅是一种金融产品,更是国家与人民的共管契约。其目的是通过风险管理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中国平安品牌推广部副总经理高伟华从品牌和客户体验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保险业面临的挑战。他表示,传统保险产品存在“四大困境”:一是产品形态无形,无直观认识;二是术语复杂、难以理解,客户很难真正理解protec的内涵。化;三是服务经验缺乏共享情况,保险往往与风险事件相关;第四,案例传播有限,在遵守传播标准的同时必须保护客户隐私。此外,行业还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过度注重结算速度而忽视全面风险管理等问题。 “保险业的最终价值不在于规模或利润,而在于能否有效回应社会需求。”徐贤表示,从“押注于没有危险的客户”到“帮助客户规避风险”,这背后是降低社会成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让企业成为公共服务、中国特色的市场化工具。近年来,在旅游政策推动下,冰雪经济、户外运动等热潮兴起,潜力巨大。旅游市场得到显着释放。然而,国内旅游保险却存在“大、全、粗”的痛点。国内旅游保险以“平安出行·出行安全保障计划”(以下简称“平安出行”)为例。方兴介绍,平安银行打破了传统的“事后赔偿”思维,构建了“预防救援赔偿”的风险管理体系。 “预防”为先:在线推送台风、洪水等18类灾害精细化预警,并根据用户出行目的地实时风险预警更新,从源头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救援”及时:整合90个直升机连、60支专业救援队伍,救援之迅速体现全国,实现了15分钟内“海陆空”救援。 2025 2008年7月,W省发生闪电洪水乌孙古道。一家保险公司在27小时内完成了135名客户的安全疏散,成为现场唯一提供救援的保险公司。大“支付”:涵盖冰雪、登山等30余种户外运动覆盖范围,万元以内简单案件当天支付。 “用”周到:提供上门送药,并附有医疗、门诊绿色通行证等服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安已保障客户3445.7万人次,提供救援援助260起,理赔案件8090起,理赔金额1.3亿元。从案例数据来看,54%的风险来自于跌倒和车祸。新疆、西藏、四川等地区为高风险地区。这为平安进一步优化救援区域资源提供了方向。为海外保驾护航,打造应对全球风险的方案。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出国旅游广告和个人日益增多,境外安全风险防控已成为保险服务的新课题。在此背景下,平安产险创新推出“平安24全球保障计划”(以下简称“平安24”),采用“1个保险+N种保障”的模式。除传统的意外伤害、突发疾病保障外,还涵盖战争疏散、防绑架等特殊服务。平安海外伤亡险重要客户部产品经理袁辉表示,平安24提供涵盖出行前、出行中、事故后的一站式服务,开创了“先预防、后救援、再赔偿”的创新服务模式。 2025年上半年,平安将升级“全球紧急救援服务”,依托8个运营中心和65家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覆盖全国各地。超过233个国家和地区。案例显示,境外武装冲突期间,一小时内发起24次救援行动,接回74名同胞;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附近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中,72小时内完成快速跨太平洋救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一位客户因急性脑炎住进ICU后,在48小时内完成了海外出院航班。此外,2024年完成海外快速救援任务426次,实现“零投诉”。服务超过6000家企业、65万客户,理赔案件4万多起,赔偿金额超过2.2亿元。据介绍,平安24未来将升级“无感、多语言、全天候”数字化服务,不仅为个人出国旅行保驾护航,还为企业出海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从风险补偿工具转型成为价值创造合作伙伴。从破解银行到国内旅行风险,再到平安24小时保安守护阿三周游世界,中国平安以“预防、救援、赔偿”为核心理念,推动保险从“金融工具”向“支持民生之手”转变。未来,中国平安将持续用科技驱动服务升级,让“无形的保障”真正成为客户的“有形服务”,深度践行保险使命。 “金融为民”和“省心、省时、省钱”的服务承诺(记者谭乐智) (编辑:马鑫)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