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走进进博会,共创未来
发布时间:2025-11-07 09:58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自2018年创办以来,全球首个进口国家展已从“重磅”转型为“万千企业家齐聚”的年度盛会。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百年变局的背景下,世界需要一个“确定”的支点。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解决了中国确定性承诺中的深层次问题。用中国巨大市场的“确定性”应对全球需求的“不确定性”。进博会,中国市场巨大稳定的需求t,为各国企业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坚实的“避风港”和“动力源”。历史上,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过15万亿美元,前7个城市分配交易额合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 Through CIIE, compani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not only sell products in China, but also deeply integrate into China's industrial chain, supply chain and chain chain, and share the dividends of China's development. This type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exchange and trade based on market policies provides the most stable and reliable support to cope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global demand.从目前情况看,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已超过36.7万平方米,境外企业参展4108家。展览面积的美国企业连续七年排名第一。数据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中国正在通过进博会告诉世界:这里是需求,这里是订单,这里是增长。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未来十年左右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将突破8亿,这将增加消费升级不可替代的潜力。进博会无疑是感受中国超大规模优势的最佳“到位体验”。以开放合作的“确定性”对冲国际合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退去,“脱钩断环”的喧嚣干扰着国际合作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中国高举开放旗帜并通过进博会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没有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在进博会上宣布的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已转化为具体行动。从积极扩大进口到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到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加快了制度开放进程。本届进博会致力于打造“投资中国”、“买中国”、“出口中国”等品牌,为“展品成为商品、展商成为投资者”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全球投资者安心离开中国市场。不仅仅是商品,还有思想的交流。今年的虹桥论坛将就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全球贸易秩序重组、开放贸易与安全发展、生产供应链稳定等管理问题举行国际讨论。诸多创新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推动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性作用。以互利共赢的“确定性”化解全球发展发展的“不确定性”。进博会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商业价值的实现,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促进全球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的道义责任。让发展成果越来越平等地惠及各国人民,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提供弥合数字鸿沟和发展鸿沟的重要机遇。本届进博会,在广度、深度、国际参与有效性进一步增强。通过提供部分免费展位、落实展品采购税收优惠政策等精准措施,为至少37个发达国家的参展商提供支持,帮助当地特色产品打通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将当地的自然禀赋和人文特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羊驼娃娃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秘鲁众多当地家庭的收入,赞比亚蜂蜜通过进博会打开了全球市场……类似的“进博故事”不断上演,成为进博会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贡献的生动注脚。当世界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方向时,中国用进博会协议给出了答案: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互利共赢是永恒的主题。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做大全球市场蛋糕,强化共享发展机制,实现合作共赢,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