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电:白手起家、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5-10-20 09:47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轴承被誉为“工业关节”,是旋转设备的关键部件。从手表、家用电器到风力发电和航空,几乎所有东西都含有它。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是鲁西一个安静的小镇,聚集着近十万修炼者。这里常住人口只有5万左右,却拥有加工配套企业约3000家,经销户12000余户。年产值近百亿元,年交易额达300亿元,占全国交通运输交易额的十分之一。烟店镇被誉为“中国轴承之乡”、“中国商贸之都”。 “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轴承。”早上6点左右g、烟店镇轴承博览会扰民。空气中充满了机油和金属的味道。数千个轴承公司摊位排列有序,霍金的声音此起彼伏。来自印度、德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商在这里购买他们最喜欢的轴承产品。 “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轴承。”企业家牛惠清自豪地说。轴承系列已经运行了二十四年。进入烟店镇,街道两旁矗立着过多的搬运广告牌。数十万种轴承型号汇聚于此,实现全品类、全系列覆盖。 “烟店交通业始于贸易,制造业始于维修”。烟店镇党委书记林玉恒介绍,20世纪70年代初,当地工人在修理农具时,为节省成本,对废旧轴承进行抛光翻新,率先取得了先机。迈入行业的一步。 20世纪80年代初,8家加工户在农贸市场摆摊,不到一年的时间,摊位就扩大到200多个。 1987年,在政府的推动下,烟店轴承市场首次形成。 “我的父亲最初骑自行车并携带轴承四处出售。”烟店镇轴承行业商会会长、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涛回忆。工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市场一度混乱,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随后政府出台了管理措施。打假危机虽然减缓了部分企业的进度,但也为产业创新升级提供了机遇。 2018年左右,随着环保准入门槛的提高。临清市关闭314家“小散污”企业,包括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航空轴承。面对环保和用地压力,临清市迅速成立轴承产业链专班,投资建设烟店连城智能制造小镇承载产业园,打造城镇小微企业集群发展。航轩轴承总经理张世刚响应号召,迁往园区。 “园区将环评和配套污水处理融为一体,成本降低,进展顺利,产能提升20%。”谈起之前的选择,张世刚感慨地说,停摆三年的公司重生了。企业整合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促进技术、人才和服务的共享,加速企业的成长和转型。林宇恒表示,该产业园已吸引128家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已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业化新企业的新沃土。整个过程“云”可见。过去,“低端、同质、内滚”是烟店熊身上贴的标签。今天,走进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你会看到生产线上高端精密薄壁特种轴承。 “这是我们为新松机器人定制的产品,其精度仅为人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打破了国外垄断。”杨海涛说道。在波特轴承研发中心,杨海涛一边展示专利证书一边说道:“以前我们拼的是资源、成本,现在我们拼的是创新和研发,这些成果让我们的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悉,其公司的薄壁系列位居行业前列。连续多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新投资1000万套高端精密薄壁特种轴承项目被列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在山东华工轴承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调试风电轴承专用生产线。 “这是我们投资3.5亿元的新项目,年产2万台大型高端精密风力发电机组,预计明年投产后新增产值7亿元。”总经理张保忠表示,“我们的热处理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能够保证轴承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华工轴承生产最大外径1.25米至1.5米的轴承,填补了本土风电轴承空白,成为山东唯一企业具有超大型轴承制造能力。这样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烟店的常态。近年来,烟店镇与河南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个。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烟店轴承加快向高端发展转型:全镇拥有轴承企业2899家,其中规以上企业4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5家。宇杰、博特等企业已成长为制造业的单项冠军,产品已进入比亚迪、三一重工等企业的供应链。如果说创新是烟电轴承转型的内生动力,数字化转型是迈向智能制造的重要一步。在山东宇杰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装配线高速运转。经过车削、钻孔、退火、磨削等工序,成套高精度调心滚子轴承从输送带上走出来。 “我们从架构底层重新建立生产逻辑,整合流程、数据、物料三大流程,实现全流程的可视化和可控化。”公司总经理蔡梅桂站在5G智能数控中心大屏幕前进行介绍。他身后的系统正在动态显示从材料输入到成品检验的每个参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不仅仅是“画面感”,还有实实在在的效益滴。 “铣削精度提高20%,不良率降低20%,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99.95%,更换时间从几天缩短到仅需4小时,公司运营成本降低35%,能耗降低25%。”蔡玫瑰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出口欧美超过50%,并与宝武集团、中煤集团等龙头企业达成稳定合作,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转数”“智能化改造”并非孤例。临清市通过搭建“云轴连接”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标志学习第二节点、推进数字化车间等方式,推动轴承产业“上云,用数据赋能智能”。在烟店镇,日发国内最先进的精密机械磨削加工设备、30余条盐热处理线、自动化生产线等广泛应用 使用过。多重生产管理系统EMS和数字化控制终端推动了轴承行业从“制造”向“智造”的快速转型。目前,该镇规范企业。工业数控装备应用率超过95%,共建成43个级别的数字经济“晨星工厂”。一个小小的轴承,从下单到发货,整个过程都在“云”里看得见。如何找到好产品走出去的新路子,打开好市场,打造好品牌? “从20世纪70年代的满大街走来,到如今拥有全国最大的商贸市场,半个世纪以来,10万多名员工凭借信誉和品质,让临清在国内市场‘站稳’,在国际市场‘独树一帜’。”临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表示,临清市推动临清市整个交通运输升级城市通过建设轴承产业园、建设大数据平台、加大资金投入等城市整体升级改造建议,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随着商家的增多,单一市场很难全面体现临清轴承的规模和品类。除了语言障碍之外,品牌偏见等因素也影响着海外市场的发展。 “临清轴承”品牌要“走出去”,必须另辟蹊径。烟店交通行业从业者处于销售和需求终端的最前沿,能够第一时间反馈市场信息。 “我们的企业家一般都是从贸易起步,人脉广泛,知识渊博,能够把需求和生产紧密联系起来。”杨海涛表示,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烟店设有分支机构,带来第一手行业信息。依托t凭借自身优势,烟电轴承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 “去年,我们通过参加展会,从南非、美国获得了价值2000万元的订单,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1%。”热河轴承外贸经理徐玉珍说道。临清市主动出击,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争取为企业争取各级外贸专项资金;另一方面,搭建展示平台,引领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抢订单。 ,拓展市场。会展经济已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抓手。烟店镇将举办七场春展、电商培训、山东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活动等活动提升实习生素质品牌的全国影响力。临清市已连续九年举办轴承及零配件展览会。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广交会、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服务展等国际展会,并将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宇杰、博特等公司产品出口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出口额占收入的三分之一。 2022年,鲁西国际陆港将开港,将为烟店搭建一座与“走出去”相关的新桥梁。临清市迅速发挥“门口”交通优势,创新实施“前置开发、后仓+精准孵化”,推动企业赴美国、迪拜落户。等待海外仓降低出口风险。烟电轴承已出口多个国家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5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3.2亿元。目前,烟店交通仍面临规模不足、龙头企业缺乏、园区发展薄弱等挑战。面对全国轴承行业的激烈竞争和提质升级的趋势,临清市委、市政府提出“燕盘一体化发展”思路,以燕店镇为核心,联动汤原、潘庄三镇,构建从上游原材料、中游加工到下游交易物流的完整闭环,降低物流成本, 实现原材料零库存,打造“国际配套产业链”。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燕盘塘一体化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交通产业集群和与国际接轨的贸易中心临清市委书记张志刚说。(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报道作者:王金虎)